言情小说笔趣阁 > 末汉风流 > 第十四章 造纸行(二)

第十四章 造纸行(二)


  站在后边的年轻人拉了一把自己大哥,向李继道了声歉,两人走出去在拐角处私语起来。

  “大哥,你应该答应这小子的。”此时的年轻人全然没有了在蔡府时的憨厚,眼睛左右一转,朝苏双说道。他俩是同父异母的兄弟,但自己是小妾生的,他们父亲在世时一直很不喜欢他,认为他油嘴滑舌的不成大器。不过自从父亲过世后,大哥苏双却对他信任有加,把造纸行里很大一部分权利都给了自己。自己也很争气,大哥主内,他主外,干的有声有色的,直到现在整个雒阳只剩下他们这一个造纸行。

  “为什么啊?他可是神童,要是看过之后记下,自己又开了一家造纸行怎么办?”苏双对这个提议很是抗拒,自己祖上几代人都在维持着这个造纸行,许多都是不传之秘。

  “神童又如何,他还能什么都知道吗?大哥你只需给他看就是了,咱们不给他做解释,他就算将来自己办造纸行也需要懂行的人手,想来到时候咱们也已经扩大了规模。但是现在,一旦他对咱们家造纸行满意了,愿意提供本金,我们跟着扩张,那他赚钱我们也赚钱,这不是双赢?”李继如果在这,一定会对他高看两眼,这是才是最纯粹的商人该考虑的,只要有机会发展都要搏一搏。

  苏双沉默的点了点头,自己弟弟在经商方面确实比自己强,不然也不会让他在外面抛头露面。然后就表示了赞同,两人一起回到了客堂。

  见客堂里的李继百无聊赖的重新坐了,苏双朝他抱歉的行了一礼:“小神童,劳烦久等了。在下这就带你去看看我苏家的造纸行如何?看过之后,可万万要留下来入席啊。”

  李继深深看了一眼跟在他身后的年轻人,刚才这两人出去,前后短短不过两分钟的时间就让苏双坚定了想法,看来这人并不简单。于是李继也终于收起了故作倨傲的神色,起身回了一礼:“是小子无礼了。不知身后那位大哥叫做什么,这一路来倒是忘了询问。”

  “这是我本家弟弟,叫做苏群,今年就要及冠了。”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弟弟,苏双想了一想,又接着说道,“家父几年便过世了,听说小神童现在住在蔡府上,又曾在缑山书院进学,不知小神童能否为幼弟加冠?”

  李继想都没想便果断拒绝了:“及冠之礼怎能让我来主持,如果只是给苏群大哥起个表字的话,小子倒是勉强可以的。”

  “那就多谢神童了。”苏双认真的感谢道,他当年及冠时,表字也是父亲去雒阳请人给取的,如今这个师从卢植的神童愿意给幼弟取字,实在是再好不过。

  “群者,辈也。从羊君声。苏群大哥,表字辈从如何?”李继略一思考,就询问道。

  苏群当然是听不懂,他与苏双只是上过一段时间县里的私学,能识些字就不错了。虽然这个小神童此次前来是为了谈合作赚钱的,但既然人家很给面子,帮自己取了表字,终究是让苏群对蔡府上的算计有些不好意思。“多谢小神童赐字了。”

  看苏群满意,苏双便乐呵呵的领着李继去了后院的造纸场地,等完整转了一圈后,李继也沉思起来。这个造纸行的很是符合李继的设想,正常造纸大体的四个步骤李继也都是看明白了:原料分离、打浆、抄造、干燥,所以一路上也没什么好问的,让苏双不禁怀疑这个小神童是不是真的只是打算来看一圈。

  等到又回到客堂,李继终于开了口:“敢问又持大哥,你的纸行一直都是如此运作的?”

  “不错!”苏双对自己的造纸行很是得意,“而且自从我父亲改进了篾席,现在每年造纸的产量比之前高了足有三成。”

  “据我所知,造纸术是原龙亭侯蔡伦蔡敬仲数十年前改进的,再由和帝下令推广。不知苏家的造纸行可与蔡侯有关系?”

  听了这话,苏双和苏群惊讶的互相看了一眼,然后苏双便回忆般的说道:“苏家祖上是中山人士,祖父少年游历桂阳郡,与蔡侯相识,便一起来到了雒阳。后来,蔡侯入宫,祖父在蔡侯帮助下开了这个造纸行。在蔡侯受辱去世后,苏家造纸行有段时间一蹶不振,但父亲却一直在坚持着,直到现在交到我们两兄弟手里。”

  听到苏双自言祖上是中山郡人,李继不由得有些哑然,想起了刘备就是受中山人苏双、苏世平的帮助才举兵抗黄巾的,难不成让自己先遇上了?不过可能也不是,据说那两人是马贩子,可不是什么造纸的大商。

  点头表示了解了之后,李继接着说道:“小子说过,资助造纸行的目的是为了造出能写字的纸,看了一圈之后,小子也有了些想法。又持大哥为何不换些原料呢?需知当年蔡侯也是换了原料,才有之后的一步步变废为宝,既然如今你们仍用苎麻、破布这样的原料,何不换成竹子、藤皮、稻杆试试?”

  苏双则是先想了想,然后摇摇头道:“藤皮倒是可以一试,但稻子在雒阳这里少有种植,而竹子就更不行了,那么坚韧,根本没有可能。”

  如果李继不知道的话,可能就会认同苏双的话了,但自己可是知道唐代纸张大发展就是因为用了竹子造纸,那竹子是肯定可以的。只不过其实李继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,纸张在唐代发展确实是有用竹子造纸的原因,但是竹林大都生长在南方,所以唐代的造纸行也大多在南方,而且唐代造纸盛行最根本的原因是印刷术的出现,这就大大加强了纸的使用量。

  李继看苏双很为难的样子,说不定现在的技术的确不能把竹子完美的变成纸张,但是李继既然都准备出资下血本了,不可能自己当了甲方爸爸,乙方还不听自己话吧。于是也不管苏双幽怨的眼神,狠了狠心接着说道:“这样好了,我出资,你们立马开始研究藤皮和竹子如何制成纸张,尤其是竹子,这是我的要求。我承诺会给你们本金,任你们用来加大生产规模。”

  苏双和苏群一阵无语,都说了竹子不可能,这个小神童还要特地强调竹子。不过他既然都愿意出本金了,那提点要求也无伤大雅。这能写字的纸到底能不能成,全看天意,但资金李继是出定了。于是苏双连连点头称是,然后邀请李继入席,准备了晚餐,具体的章程则是由苏群跟着李继回到蔡府另作敲定。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回到蔡府的第二天,李继就头疼了起来,不是生病了,而是资金出现了问题。蔡邕并没有李继想的那么有钱,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两座三层楼的藏书,要知道这个年代的藏书可是真正的“藏”书,全天下大概只有缑山书院愿意不藏私,任由来人观阅。这些书每本都花了蔡邕大价钱才换来的,或是奇珍异宝,或是真金白银。在李继跟蔡邕解释了为何要借钱后,蔡邕无奈的表示自己爱莫能助。李继急的手心都快揉烂了。正好,此时顾丰和马日磾来到蔡府拜访。

  “李继,什么事这么为难?还有你这古来之神童想不通透的事?”马日磾笑呵呵的问道。

  顾丰一样没见过李继如此模样,之前在缑山书院,无论何时李继都是那副风轻云淡的样子。今天头一次看见他愁眉苦脸的,有些好笑,也帮腔道:“是啊是啊,古来之神童在为难什么呢?”

  “顾师兄、翁叔师叔,你们可别笑话我了,我这急着用钱呢!”李继也不知道这两人有没有钱,只能病急乱投医。顾丰就不必多说,马日磾平日里经常来蔡府,李继与他也算是比较熟悉了,与他们借钱并算不上丢脸。

  “咦?在蔡府上会缺钱?蔡邕没有吗?”马日磾有些奇怪。

  “伯喈先生的钱都变成那两座楼了,而且小子要用的可不是什么小钱。”李继看有机会,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解释,“小子认为竹简实在太过笨重,锦帛又太贵,想来想去只有纸张比较合适书写。但现在的纸实在过于脆弱和粗糙,便想进一步改良一下造纸术,本以为伯喈先生必然会支持我的,只是,万万没想到啊。昨日小子已经去了造纸行,今天便要拿出个章程,可由不得我不着急。”

  李继刚焦急的说完,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从顾丰背后响起,几乎跟窦娥那丫头都有的一比。“那我把我的拜师礼送给哥哥了!”

  李继先前没注意到,顾丰身后还藏着个小不点,七八岁的模样,白白胖胖的,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样子,与黑黢黢的李继一比,简直跟一块白玉样。

  见李继注意到自己身后的孩子,顾丰便介绍道:“这孩子叫做顾雍,刚从吴郡来到雒阳,是我同宗的侄子,我想让他来拜蔡邕兄为师。虽然他年纪还小,但也是十分聪慧的,师弟你在蔡府多帮我照顾照顾他。”

  没等李继回话,蔡邕也走出来迎客了。小不点不等别人介绍,立马赶到几人前面,跪下朝蔡邕认真磕了三个响头:“弟子顾雍,见过蔡师。”

  蔡邕捋了几下修的有棱有角的胡子,点了点头,把顾雍从地上扶了起来。顾丰早就给他带了消息,说自家的子侄要来拜师,于是把几人都带了进去。客堂被炉子烧的暖洋洋的,在顾丰告诉蔡邕刚才小不点说的话后,蔡邕点点头道:“那好,这些拜师礼就当我给你的了。李继,若你真能造出比蔡侯纸更好书写的纸来,那这些钱财可比放在我这里有用的多。”

  李继赶忙行礼道谢,见到小顾雍也笑眯眯的瞧着自己,不由得翻了个白眼也朝他行了一礼:“也多谢顾雍小弟了。”

  一旁的顾丰沉思了一会,抬手阻止了要坐回席位的李继:“别急,既然如此,我再资助你一些。”


  (https://www.yqwxw.cc/html/79508/79508833/678844935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qwxw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qwxw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