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笔趣阁 > 晚清第一枭雄 > 第336章 平叛

第336章 平叛


历史上,天京事变造成的最恶劣的影响并非信仰迷失,而是地方拥军自重,隐然独立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太平天国后期,中央与地方矛盾重重,各个派系之间的矛盾已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。

        例如,1860年,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、江北两大营。忠王李秀成取得苏南、浙江膏腴之地。英王陈玉成在苏南没有地盘,专门来到苏州谈判,要求李秀成分割苏南之地。

        为此,洪秀全的族弟、军师洪仁玕亲自来到苏南,调解二人矛盾。调整到最后,陈玉成在苏南却只取得丹阳一城。

        1861年,驻军苏州的陈坤书与驻守石门的陈炳文为争地盘在嘉兴城下火并。

        1862年,归王邓光明与保王童容海在杭州内讧。

        1865年,天京已经陷落一年。侍王李世贤兵败,投奔福建镇平的康王汪海洋。汪海洋因李侍贤威望大,害怕他会威胁自己的地位,将李世贤及其心腹暗杀。

        1866年,汪海洋在广东嘉应州与湘军作战。李侍贤的余部在背后开冷枪,刺杀汪海洋。

        与历史上一样,天京事变后,太平天国各地隐约出现了拥兵自立的苗头。吴捷入主天京后,立即开始不遗余力地打击各地的独立分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先冒头的是东殿尚书段立刚。他曾在天京事变前被杨秀清派往安徽桐城,也算是杨秀清的心腹。此人并不服从吴捷指挥,在桐城聚众集盟,自号“代天都招讨大将军”,隐然自立。

        真没想到,第一个闹独立的,竟是东殿自己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吴捷勃然大怒,绕过天王府,直接通令各地太平军,要他们严守本分,不得抱非分之想,不得背叛天京,妄称独立。

        通令中讲道,经过天京之变,东殿元气大伤。在吴捷的率领下,东殿诸将团结一心,共同效忠杨秀清的遗孤—幼东王傅尧。

        段立刚身为东殿重臣,受到杨秀清格外垂青,却背叛东殿,擅称“代天都招讨大将军”,实属大逆不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诛杀段立刚,既是东殿的私事,也是天国的公事。为平定段立刚叛乱,东殿将发大军前往镇压,非拿到段立刚的狗头不可。

        吴捷在通令中明白指出,北殿、燕殿在天京事变中罪行累累,屠杀东王府两万人、翼殿两百余口家眷。幼天王、幼东王慈悲为怀,并不株连北殿、燕殿余党。

        北殿、燕殿但凡有敢于反叛、独立者,格杀勿论!

        此时的北殿兵马多集中在湖北武昌一带,由韦昌辉的弟弟韦俊率领,正在艰难抵抗曾国藩的湘军。

        曾国藩已经荣膺江西巡抚。但他并不敢进攻江西,而是会同湖北巡抚胡林翼,指挥湘军主力猛攻武昌。

        武昌一下,湘军将沿江东下,逼近江西。吴捷不敢怠慢,令第二师师长倪云鹏率军增援武昌,帮韦俊守住武昌。

        燕殿兵马多集中在句容、溧水一带,正在和清军江南大营的张国梁厮杀。

        吴捷在通令中唯独落下了石达开的翼殿。石达开虽在争夺天京的过程中落败,却依然在太平军中享有较高的威望。尤其是,他的家眷都在天京事变中被屠,为他博得时人的同情。

        翼殿的兵马基本都集中在皖北,主要分布在安庆府、六安府、庐州府三地。除了翼殿本部兵马外,还有赖裕新、彭大顺等新近归附石达开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段立刚在桐城自立,却并未依附石达开,而是招兵买马,隐然要另立旗帜。

        11月初,吴捷派杨宜清前往桐城,要求段立刚立即取消独立,回归东殿。杨宜清是杨秀清生前认的义弟,此刻在杨辅清军中担任偏将。

        段立刚甚是礼遇杨宜清,反而劝说杨宜清入伙。他说:

        “国宗兄,吴捷虽为东殿旧部,既不信教,也非平在山老兄弟,却自封为东殿盟主,挟天子以令天下。国宗兄为老东王兄弟,名正言顺,何不随我一起起事,召集东殿各部,树立东殿法统,再壮东殿声威?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宜清随杨辅清一起进京靖难,途中见识到吴捷兵马之强,自知段立刚这种小喽啰决非吴捷对手。他苦笑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老弟,识时务者为俊杰。吴捷已被幼天王封为楚王,又是东殿盟主。即便是国宗杨辅清兄,亦对他恭敬得很。若没有吴捷,咱们东殿哪能为老东王报仇?哪能继续执掌天国牛耳?”

        段立刚冷笑道:“兄弟我只知道,老东王对我有知遇之恩,我只效忠老东王一人。他吴捷都不是平在山老兄弟,凭什么把持东王府?那个两岁大的傅尧,都不姓杨,吴捷凭什么拥立他做幼东王?”

        傅尧的姓氏至今没有改为杨姓,天京军民对此议论纷纷,敢怒不敢言。

        并非是吴捷不愿改姓。只因傅善祥死活不肯改姓,一哭二闹三上吊。吴捷也不好强职求,撤去了她的天京支部主任一职,改由康可铨接任,统一领导东王府内务。

        段立刚敢于拒绝杨宜清的劝降,也并非狂妄无备。他以桐城为根据地,而桐城地居安庆之北。吴捷想要讨伐段立刚,必须经过石达开的防区。

        石达开正在闹独立,段立刚又刻意与石达开交好。吴捷那边但有什么风吹草动,段立刚可以撤入石达开的营中,也可以撤入桐城以西的大别山区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付段立刚这样的跳梁小丑,吴捷自然费不着劳师远征。他令骑兵师副师长姜铖率领了一支轻骑,穿过安庆,迅速突入桐城。

        姜铖原是吴捷的亲兵。他只带了一百轻骑,伪装成捻子,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桐城城下,声称要投奔段立刚。

        段立刚在桐城举事后,前来归附的太平军并不多,只有区区千余人,多为流离失所的流民。骑兵是当时的机动部队,姜铖率一百骑兵来归,段立刚十分高兴。

        来桐城之前,段立刚本是东殿尚书,一直在东王府做文官,对兵事不熟。他见姜铖的骑兵参差不齐,只携带了刀矛弓箭等冷兵器,打扮与普通捻子相似,便放下心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以防万一,段立刚要求姜铖只带两个随从入城。姜铖佯怒,说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段将军,小人有心投奔归附,奈何将军如何猜忌,如何成就大事?你怀疑我是奸人,我还怀疑你图谋我呢?算了,此处不留爷,自有留爷处,咱们后会有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罢姜铖引军欲走。段立刚尚且立在城头,他正缺少骑兵部队,一听姜铖要走,当即就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料定姜铖人少,不足为虑,索性下令打开城门、放下吊桥,放姜铖的骑兵入城。

        段立刚也走下城楼,欢喜姜铖入伙。谁知道,才一走近,姜铖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支小巧的转轮手枪,一枪击毙了段立刚。

        得到信号后,一百多个骑兵人手一支左轮手枪,对着段立刚的叛军猛烈射击。

        段立刚只有两百多个太平军,其他都是新招募的流民。太平军试图抵抗,但他们的火枪射速太慢,火力太弱。想拼冷兵器,对方又在马背上来去自如,左右冲撞。

        段立刚一死,城内太平军群龙无首,人心涣散。姜铖宣布只诛杀段立刚一人,余党概不株连,任其去留,太平军一哄而散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次平叛,从段立刚宣布自立,到姜铖诛杀段立刚,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。此役有效地震慑了各地太平军大将,使他们再也不敢妄想独立。


  (https://www.yqxsge.cc/html/99992/99992169/3087810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qxsg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yqxsge.cc